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15 23:40:0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合5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表现向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

课前准备: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

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昆虫的资料。

2、每人了解一种昆虫。

3、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引导学重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

2、组织小组计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3、看书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昆虫的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3、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4、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吗?

5、欣赏优秀作品。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布置作品展示。

老师选择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

2、拓展:

了解昆虫的特征,用语言描述昆虫的特征。

了解动物的危机,从而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感情。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师生互问好。

二、导课:

在第三课时我们认识了色彩的明度对比。知道明度对比一幅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画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还能把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那么同样在学习色彩画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对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色彩的冷暖》。(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启动激趣

引导学生回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许多色块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分为冷、暖两大类,用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根据分类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冷暖色的特点:暖色一般偏红、黄;冷色一般偏蓝、绿。

2、质疑探究:偏红、偏黄的一定是暖色吗?偏蓝、偏绿的一定是冷色吗?

3、: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质疑探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冷色和暖色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那么由冷色、暖色组成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出示四组冷暖图片让学生仔细欣赏、讨论分析。

5、梳理: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梳理。分别由冷色、暖色组成的同样两幅画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出补色的概念,在次让学生大概了解补色的知识。

6、学生绘画:让学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分三种情况:

冷色——冷色之间的对比

暖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冷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7、把色彩运用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谈其感受。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策略: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

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二、欣赏提升,讲述发展阶段

1.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

2.自然中的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总结透视的发展阶段、特点与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3) 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2.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 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应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四、学生操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从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更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六、课后拓展:

学生视野,希望学生今后在作品中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在运用时关注:能否理解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融入到绘画作品、摄影、拍摄等当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青花盘和青花瓷作品,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尝试用单色彩笔设计新颖、别致的青花盘。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

难点: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要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青花瓷,纸盘、颜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青花瓷和青花盘的图片或实物资料,纸盘和颜料。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画圆比赛

*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个又大又圆的圆,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试试;

*通过对比讨论,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再来画个圆。

2、点题

*教师出示用布盖住的瓷盘,请学生猜:“老师这有个圆东西,你能摸一摸,猜出它是什么吗?

*你们家中有这样的盘子吗?说说它们的用处。

*,这种质地的盘子我们称它为瓷盘,盘中绘有青色图案的瓷盘我们又称它为青花盘,板书——青花盘。

学习与创作

1、简介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洁白的瓷和深沉的青蓝色,对比鲜明而又色调单纯,显得朴素雅致、清新自然。

瓷器的英文与的英文同为:‘CHINA’,可见,瓷器是一种代表的艺术,外国友人认识从认识瓷器开始。

2、初次尝试:

*用蓝笔在刚才画的圆上进行添加,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将画好的圆盘沿边剪下

*同座位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青花盘

3、选择两种不同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

4、你知道盘子还有哪些形状?

5、学生练习:以单一蓝色设计一任意款式的青花盘

展示与:

1.开个青花盘的展览,选出你最喜欢的青花盘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冰川与晚霞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4、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5、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2、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教具学具:水彩、画纸、毛笔、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色彩的渐变效果)

2、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色彩渐变的知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例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也可以用硬物划出印记)接下来进行调色并作画。

注意: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色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2、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收拾和

作业完成后,提醒学生清洗绘画工具,清理桌面。等作品晾干后再收藏。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色彩渐变的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

2、用红,橙,黄或蓝,绿,紫等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