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猫》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爱的小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重点突出1-1=0的意义。又由拨计数器(孩子用圆片摆一摆)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和加法是互逆的。
本节课是我在校内的展示课,课后我听取了其他老师的点评,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我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棒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是我需要继续学习,努力改进的地方。
2、我讲课时的语言过于平和,整节课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激情,课堂气氛不活跃。
3、环节二拨动计数器(本节利用圆片摆一摆)时流程(①师演示拨珠子,列算式5-1=4,1+4=5;②生用圆片摆一摆,填算式;③学生展示;④师再次演示。)过于重复,可以合几为一简化课堂。
4、学生演示时没有必要用展台,教师准备有圆片,学生也可以看清楚,能节省的时间就节省。
5、每节课后十五分钟可以加一些小游戏或者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6、课堂没有小结。
7、在课堂上注意细节。
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培养学生质疑与自主解決可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及对自己行为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我认为一年级的课堂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学生写出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计算,使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
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得数为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环节对得数为0的减法的意义进行了教学,通过拨珠子这一环节对加减法互逆这一内容进行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先了几点问题:一是我的教学进度有些快,在第一个重要环节里没有突出强调得数是0的式子的意义,孩子们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二是在让学生自己拨珠子尝试的时候,让学生边拨边说会更好,学生对这个算式的得出会更加有体会。三是收学具要及时,学具不用了就立马放好,不然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后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对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不够,而且我对全体孩子的关注也不够,这一点说明我平时没有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所以在今后养成习惯将要作为课堂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坐姿写字习惯,培养孩子的发言习惯等等,从方方面面都要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堂有活力,孩子们才能有兴趣,才能学到知识。这一节课整个的气氛略显沉闷,教学环节有些单调,今后要把活动丰富起来,让孩子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当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培养学生质疑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有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及对自己行为有数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我认为一年级的课堂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学生写出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计算,是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
《可爱的小猫》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对加法、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探索并理解“0”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起初我和很多同行的看法一致,觉得内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没什么可教的。其实并不然,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以及学生前期测评分析的结果看,本节课并不是没什么可教,而是大有学问。这个“0”也确实一点儿都不简单。我以前的教学重在学生的“算”,过分追求速度和正确性。而在进一步地思考后我认为这节课要重在“理”。所谓的“理”说的就是对“0”的意义的充分理解。
一、逐层抽象,认同意义。
在江山野的《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一文中将学生学习能力分为完全依靠教师、基本依靠教师、相对独立学习、基本独立学习、完全独立学习五个阶段。一年级学生受到心智发育的限制,学习目标、方法不明确,而且其抽象思维、理解力等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属于第一阶段。而数的意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们不可能达到直接理解的程度。所以在学习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孩子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将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的直观材料,带领孩子经历“直观实物——计数工具——数学符号”逐步抽象的概念形成全过程。
教学开始充分利用“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设计了“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在看图、表演、聆听、思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借助实际情境初步感知0的特殊含义。通过一帧帧画面的推演,学生看到剩余的鱼由3条、2条、1条到1条也没有,充分理解了事物的数量变化,从而引出“没有”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0”。
有了直观实物的感知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拨珠游戏”,让孩子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小猫剩余鱼的数量3、2、1、0,利用计数器来进一步对比认知5以内数的意义,促使学生深入理解0表示没有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最后很自然地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表达,使概念的学习形成完整的回路。我相信有了这样一个与学生认知发展同步的概念形成、理解的过程,学生对“0”的认识也就不再简单,再去进行相关的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对接生活,深化理解。
“0”的不简单就在于它的意义不是一层,它是个“多面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0的其他两重意义,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在孩子们认识了第一种意义学会了读和写以后向他们抛出“你在哪儿都见过0?”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始寻觅身边的0。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后将他们的发现归类整理,概括出尺子、温度计等的0是测量起点的意义;而号码、车牌等里的0则起到在编码中占位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接,有助于他们顺利地接纳新的概念。正是遵循罗素在《教育目的》中所提出的“儿童应该使这些概念成为自己的概念,并且应该懂得这些概念此时此地在他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应用。”的观点来思考的。这样的设计从发展数感的角度说,学生对“0”的意义的感知、理解是很深入的。从运算能力培养看,有了意义的奠基运算的高塔就不是空中楼阁。学生对“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以及“任何数减0仍得原数”的公理的认知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用意义来解释。
这节课的教学获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关注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在计算的训练方面稍显清浅;对学生表达交流的指导还有不足;在评价层面上还有过于笼统效果不佳的问题。
活动设计意图:
折纸是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中的一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折纸的过程中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并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需要亲自动手,期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想是怎样折的,这样就可以开动大脑、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本次小班折纸活动选择小猫,因为小猫温顺可爱是许多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并且外形特征明显,小朋友通过观察进行折纸活动,还可以通过想象增添一些背景,给孩子带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双三角,并在此基础上折小猫头。
2、能够进行添画眼睛、嘴巴、胡须和背景。
3、喜欢参加折纸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对角折的方法折双三角。
难点:能够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水彩笔、固体胶、a4纸、黑色记号笔、猫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猫的图片,让幼儿说出猫的脸部特征。
教师提问:喵、喵,快看谁来啦,原来是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小花猫有着毛茸茸的身体,还有对尖尖的耳朵,圆圆的眼睛,长的真可爱。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花猫吗,那我们来看看,小花猫的头长的像什么?对,像一个三角形,它的耳朵是尖尖的,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怎样用手工纸折小花猫。
二、基础部分:
1、教师出示折好的小猫头,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折的吗?
2、下面我们来看看,都会用到哪些工具,a4纸,正方形的彩纸,固体胶,黑色记号笔,水彩笔,
3、展示折猫头的过程。
(1)取出正方形的彩纸一张沿着对角线、角对角折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两个直角向内对折。
(3)然后把折好三角形打开,尽量抚平折痕
(4)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以刚才的折痕为参照线向斜上方,折起一个角,另外一边以同样的方式折起,一定要对称这样才美观。
(5)把上端的一个角往下折,转过来一个猫头就折好了。
4、下面我们拿黑色记号笔来为小猫画上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鼻子弯弯的嘴巴、俏皮的胡须看一个猫头就完成了。
5、取一张A4纸,将折好的猫头放在合适的位置,预留出的画身体的地方,用固体胶,固定在a4纸上,
6、用黑色记号笔,画出猫圆滚滚的身体,还有小爪子,可爱的尾巴,我们再画一些绿色的草地吧,可以多画一些小草,好啦,真好看,在用红色的彩笔画出圆圆的太阳,再画一些白云,再画一个。还可以填一些五颜六色的花朵。
7教师指导请小朋友你也来试试
三、结束部分:
进行作品展览。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折纸活动更加感兴趣了,当我出示了小猫头的图示之后,和他们讲解了折叠步骤,孩子们就纷纷开始动手,他们一边看图示一边埋头折叠,能力强的幼儿不一会儿就折叠成功了,因为这一次的折叠活动需要辅助材料—黑色记号笔、水彩笔、固体胶、a4纸、正方形彩纸,用来给小猫画眼睛、鼻子、嘴和胡须以及身体、小草、白云、太阳、花朵。活动快结束时候,我就试探地问他们,你们完成了吗?轩轩说:“老师,我们还要用笔画眼睛呢?”于是,在孩子们的提意下,我给他们拿上了准备好的笔,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笔给小猫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猫身体,草地、白云及花朵,完成后,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折的小猫给我看,有的和身边的小朋友比谁的小猫漂亮,有的拿着自己折好的小猫放在脸前做面具,并发出小猫“喵喵”的叫声……就在这时,苗淼也把她折好的小猫给我看,我突然发现她把小猫的眼睛、鼻子和嘴画错了位置,于是,我为了加深幼儿对图示的观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础上,我拿着苗淼的小猫脸问大家:“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一看这只小猫的脸,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这只小猫没有嘴,有的说,这只小猫没有胡子,我紧接着又问:“再仔细地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范可儿说:“老师,她把小猫的脸画反了位置”,没有身体,于是我组织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了图示第五步上反过来的小猫,从而加深幼儿对小猫的认识。 在这次的折纸活动中,因为我选材较简单,所以,孩子们也能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悦,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时也提醒我,为什么个别幼儿没能成功的完成折纸活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从易到难,让幼儿每次活动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