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6 14:37:14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2

【A】 总结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B】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他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成功的条件。

【C】 四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还不多,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此,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D】 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熟悉,课前安排了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文中出现的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难点: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过程,觉得学生对课文不熟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3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 ……此处隐藏7075个字……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2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要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高的教学效率,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我这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我一直很头疼,时间短,内容丰富,经验不足的我往往会占用两个课时,既浪费了时间,效率又不高。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就要上这一课了,我心里仍然感觉没有底。上课铃就要响了,就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路,年轻人,为何不敢试试?于是,就在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推翻了精心准备的教案。

课前我让学生读了不下5遍的课文,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在上课前,课文生字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课文也基本读通顺了,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这样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孩子们在仔细地读,认真地思考。教室里安安静静,不好,问题有点难度,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是时候了,我换了个问题引导:读完后,你有什么话要对文章的主人公魏格纳说?教室里仍然很静,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起了手,我鼓励道:“我想还有好多同学想说,只是怕说得不好,难为情。”这一下切中了要害,下面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继续:“不要怕,没说,你怎知道自己说不好,大胆地谈一谈你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你的见解还很独特,试一试?”就这样,两位,三位……又有七八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是时候了,我叫了一名同学。

他答道:我想对魏格纳先生说:“你真伟大。”

“你在魏格纳后面加上先生,说明你很佩服他,尊敬他。你读懂了课文,是啊,他很伟大,你在由衷地赞美魏格纳先生。他有一个伟大地发现。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文章就应该这样读,把它读懂,读出文章中没直接写出来的。”我鼓励道。

我又叫了一位同学。她答道:“我觉得魏格纳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及时纠正了她的回答方式:“魏格纳先生,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是呀,就这样一幅在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普通地图,魏格纳先生硬是从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地图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有了轰动世界的发现,很仔细,你也很仔细,发现了魏格纳这一优点。”我鼓励道,其实是为其他同学提醒。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启发,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耐心”、“认真”、“执着”、“勇敢”、“不轻易放弃”……一个个跃到了黑板上。一个孩子在理解“勇敢”时稍有偏差——他认为魏格纳勇敢在都住院了还工作。我加以引导:“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勇敢,不错,观察很仔细,魏格纳很勇敢,他勇敢地面对权威,接受挑战;他勇敢地去世界各地去探索;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方面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是给他以自信,今后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

课在一步一步进行着,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继续问道:“正因为魏格纳先生有这样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才有了轰动世界的大发现。那么,他在那张世界地图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原话读一读”。紧接着:“以前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了吗?”由于刚才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引导他们说话要讲究依据,孩子们再次深入文本,通过教授的话找到了依据。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魏格纳的成就呢?”答案显而易见,文章中心出来了,魏格纳的勇于探究的精神,永不放弃品质,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决心呈现出来了。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漫画,思考:“挖井人为什么老也挖不到水?他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正是魏格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优良品质,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就这样,文章的主旨把握住了,孩子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返回一开始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下,孩子们有话说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魏格纳,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抓住两个句子重点体味: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课上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中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阅读文本为教学主线,以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正因为我始终把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

【A】

总结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B】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他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成功的条件。

【C】

四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还不多,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此,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D】

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熟悉,课前安排了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文中出现的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难点: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过程,觉得学生对课文不熟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