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5 20:51:07
数学教学设计(15篇)

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人民币的模型(课本附页1)、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买文具,需要人民币。

(1)观察人民币,交流辨认方法。

纸币:根据小写数字和“圆”、“角”字可以分别辨认“5元”、“2元”、“1元”、“5角”、“2角”、“1角”。注意大写数字“伍”“贰”“壹”的写法。

硬币:找出数字,看清元、角还是分,就能确定面值。

(2)师生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三个单位。

(3)兑换人民币,掌握单位关系。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兑换人民币、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4)引出问题: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一: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2.组织交流,多种付法。

根据1元=10角,得到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1)付10张1角。

(2)付2张5角。

(3)付1张5角、1张2角、3张1角。

(4)付1张5角、2张2角、1张1角。

(5)付5张2角。

问题二: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1.理解题意,交流思路。

1把尺子8角,要求从1元中减去8角,还剩下多少钱。

2.应用换算,简洁表达。

1元=10角

10-8=2(角)

答:应找回2角。

问题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1.理解题意,交流思路。

“正好”的意思是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刚好是1元,不多也不少。

2.巩固换算,交流买法。

根据1元=10角,得到各种不同的买法。

(1)买2支铅笔:5+5=10(角)

(2)买1把尺子和1本练习本:8+2=10(角)

(3)买1把尺子和2个橡皮擦:8+1+1=10(角)

(4)买5本练习本:2+2+2+2+2=10(角)

3.教师小结:人民币上有国徽和祖国的秀丽山水,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换一换。

2.填一填。

注意:可以先把元和角分开算,再合起来。比如第3小题,3个1元是3元,5角+5角=1元,5角+1角=6角,所以3元+1元+6角=4元6角。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人民币去购物吗?

数学教学设计2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动中悟”。 而是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不断尝试、反复推敲,体验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失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 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 ……此处隐藏21666个字……发言,达成学习目标1,教师及时进行表现性评价。

2、通过用小棒比划、用手指比划、寻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达成学习目标2,教师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

3、通过量长方形边长、用断尺量物体长及画一拃长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表演“长长长”小魔术,达成学习目标4。

课前谈话:故事《阿福的新衣》

有个人叫阿福,他到裁缝店想做一件新衣服。师傅说:“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我用拃来量一量,(说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一拃吗?)(告诉大家吧,伸出小手,使劲张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我们接着讲。师傅量了量阿福身长三拃。量完之后,小徒弟也伸出自己的小手,一拃、两拃、三拃……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徒弟:“师傅说三拃,我明明也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

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听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徒二人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才造成了误会,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感知厘米、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1.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长呢?看老师手里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请你也在盒里拿出1厘米的小棒,体会一下它有多长吧。

(2)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用小手比划出1厘米,怎么知道你比划得准不准?

(3)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物体长大约1厘米?

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师边指边说从这儿到这儿)大约1厘米。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尺子了,当你忘记1厘米有多长时,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体验1厘米小棒的长度,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再比划1厘米,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长度后,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或者是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这样会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牢固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认识几厘米

(1)我们认识1厘米了,那2厘米、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用小棒摆出来,你想摆几厘米就摆几厘米?

谁知道他摆得是多长?

你怎么知道的?

那我要摆出6厘米长,就得需要几个1厘米?

(2)大家摆得真好,我们来看这根彩条长是几厘米呢?(课件呈现,分别是3厘米,6厘米,18厘米)

这个彩条长多少呢(指向18厘米的彩条)?举手的同学怎么这么少了?看来一下子不能看出来,对吧?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彩条长多少厘米吗?

标上数字后,你看它像什么呀?(对,尺子)科学家就是这样发明出尺子。我们天天用到尺子,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智多星交流会,介绍一下尺子的有关知识。小组四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巩固了读看几厘米的方法,体验到尺子的由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更看到了它的实质。

(二)认识尺子、探究测量

1、认识直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谁先来交流?

师相机进行板书:0刻度刻度线Cm

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真不错,还有哪到哪也是1厘米?

他们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我们的眼球,是我们焦点关注的对象。让孩子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语调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厘米”的关注。

学生找到:从0-2,从0—3,那从0到4、从0到5呢,你能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谁还能找到不同的几厘米?板书:1——3,3——5,5——8,

2、测量长度

大家对尺子了解的真多呀,知道尺子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吗?用直尺量一下彩条的长度,想想量时注意什么?

谁来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样测量的?

同意吗?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辨析:看小军和小刚他们是怎样量的。你看他量的对不对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纸条的方法,以及辨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目标评价

1、动手操作:量长方形各边的长

那你能不能自己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是几厘米呢?拿出作业纸,写在上面。量好了用精神的坐姿告诉老师。

2、断尺

咱们都成功了,可小强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彩条的长度呢?谁来帮帮他。

除了数,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7-2=5,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看看前面咱找过的,这个方法好用吗?

(四)认识线段,巩固所学

1、画线段

你知道吗?除了这把尺子,身上还有第二把尺子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一拃。当我们手上没有准确尺子时,可以用这两把尺子进行估计。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一拃。这就是线段。(课件:出示老师一拃的长度)请看老师的1拃有多长?

想不想知道你的1拃有多长?感兴趣的同学回家看看。

2、小魔术

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注意看。

(1)变——1厘米,估一估这是几厘米?(1厘米)你怎么估的?

(2)再来看——3厘米。你估的真准。

(3)再来一次。10厘米。怎么估的?

(4)这会是多长呢?(20厘米)怎么估计的。

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来变魔术的吗?(卷尺)对,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尺子,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

设计意图: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层练习包括判断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巩固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二层是关于断尺的练习以及画一拃长。在发展性练习中,我还创新的使用“卷尺”设计了一个“长长长”小魔术,培养学生估计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

(五)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其实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方便还发明了软尺来测量衣服,发明了很长的卷尺用于室外的测量等。我们今天认识的厘米只是比较短的一个长度单位,随着今后的学习,会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作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与课题的开题首尾呼应,让学生既懂得测量又能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且为下节课学习米的认识作好铺垫。

《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